诺贝尔奖的误人之处

每年这时候,是诺贝尔奖公布的时候了。今年,研究氧气传感机制的3位科学家获得了医学奖。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生命的奥秘以及癌症的发展过程。祝贺三位伟大的科学家!

 

显然,诺贝尔奖委员会在使诺贝尔奖成为世界上最受追捧的医学研究奖方面做了出色的工作。这是所有生物/医学科学界科学家们竞相追捧的圣杯。诺贝尔医学奖在增进对医学科学的深刻理解方面很出色。

 

但我担心这诺贝尔奖文化十分误人。

 

即使在基础研究中,人们也开始看到这种反思。我们曾经简单地对基因进行测序,希望找到治愈方法。好吧,那没有发生。我们开始意识到遗传学并不是那么简单,然后出现了基因组学的概念。一个基因是孤立的,我们需要研究所有基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这就是基因组学。很快,我们发现基因组学并不能覆盖所有内容,开始引进转录组学,再进入蛋白质组学,再进入糖组学,脂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基本上,科学家开始发现,我们不仅需要研究基因序列,而且还需要研究基因如何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如何将基因最终翻译成具有功能性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如何彼此相互作用以及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等。在我看来,这是基因科学目前的最高认识。这已经非常复杂。但是对我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它只是达到了细胞的水平。我们的人体比细胞水平复杂得多。因此,可以看到,甚至科学家们也开始采用基础研究的“整体观”。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到目前为止,基础科学领域仅局限于细胞水平。他们需要很多年才能认识到这种细胞水平的研究还不够,我们需要进入器官水平,全身水平和身体-环境水平。

 

而这种“整体观”正是抗衰老/功能医学的本质。

 

我的意思是,尽管鼓励基础科学家从根本上研究生物学很重要,但我们的临床医生和临床教育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诺贝尔奖的缺点:在临床医学中,我们不需要诺贝尔奖的心态,我们需要可以全面照顾患者的医生。

 

我坚信, 而且是越来越有信心: 任何慢性疾病的治疗, 尤其是癌症, 必须是全身性的, 系统化的, 个体化的。 

 

 

当今癌症治疗的缺陷

当今癌症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缺失部分是癌症的“种子与土壤”关系。为什么癌症会在某些人体内生长?是因为运气不好还是基因不好?为什么今天的癌症比几十年前更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周围的致癌物比以前多得多。加上我们的抗癌能力下降(饮食中蔬菜等减少)。因此,在某个癌患者身上,我们要问的是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如何?体内有什么毒素?缺乏什么抗毒素(特别是抗氧化剂),已经导致了(除了癌以外)其他什么功能失调等。不解决这些问题,癌症管理计划就是有缺陷的。

有毒金属超标

我的一位刚查出结肠癌病人的一部分报告:许多有毒金属超标。这些问题不纠正,癌症能治好?

糖代谢异常

 同一病人的血糖代谢检测。难怪糖尿病人的癌症风险要明显升高了。

一膀胱癌患者的多种有毒重金属超标

 

因此,一个好的综合癌症管理程序,我们将运行这些测试(包括此处显示的测试以及其他测试),然后除了直接进行抗癌管理外,尝试纠正这些潜在的问题。

对于直接的抗癌管理,我们使用基于癌症代谢论方法,包括限制生酮饮食。

详见

http://www.drwlc.com/CN/?p=453

 

抗酸药是典型的“治表不治本”, 还可能把“小病”治成大病!

最近,世界零售界巨头,Wal-Mart,停止销售Zantac, 因为其可能含有严重超标的致癌物。但即使不含致癌物,这些抗酸药也不该常用! 抗酸药是典型的治表不治本,而且长用会带来巨大严重的后果!

https://m.siqiquan.org/?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headlineDetailShare/39342

https://khn.org/morning-breakout/fda-asks-drugmakers-to-conduct-their-own-tests-of-heartburn-drug-zantac-for-carcinogen-while-walmart-joins-in-pulling-drug-from-shelves/?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国内“五高”(三高+高尿酸及癌症高发)在严重危害我们寿命及生活质量。目前的医学治已病为主,“治表不治本”,较少考虑恢复病人解剖及生理上的正常态。高血压的降压,糖尿病的降糖,胃痛病人的止酸,莫不如此。如常见的用止酸药治胃痛。胃痛并非胃酸过多引起,而是胃粘膜受损等所致。长期服用止酸药造成很多其他疾病。更好的防治方法应该治未病,在疾病的早期或是前期便干预。而且治疗应考虑解剖结构(Macro)的保留及正常生理,生化(Micro, 即维生素,营养素,各种重要的激素等)的平衡。也即应从全身着眼,恢复“正常”(而不仅仅是除掉异常)着手。这后者便是当今所谓的“抗衰老/功能医学”治病哲学。

 

长期使用抗酸剂(PPI)与老年痴呆,肾功能减退,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等多种全身性慢性疾病有关!

 

“病从口入,癌从口入”。不是吓唬你,如果你有胃病,赶快彻底治好吧。

 

关于胃酸, 胃痛, 及维生素C:

 

正常胃酸为盐酸, 酸度为pH2.0左右 (强酸)。尽管为強酸, 但健康人不胃痛? 为什么? 因为胃粘膜层有抵抗胃酸的能力。 那为什么会胃疼呢? 那是因为胃粘膜受损, 胃酸进入粘膜下层, 不该有胃酸的地方。或者是胃酸倒流到食道了, 也是胃酸到了不该到的地方。因此, 胃疼的原因不是胃酸过多。 止酸又是一典型的治表不治本的方法。正确的治疗应该是让胃粘膜修复, 或是改善生活习惯, 修复反流性食管炎(GERD)等。粘膜修复需要大量㬵原蛋白, 㬵原蛋白合成需VC, 及各种营养素. 而且不少人有H. Pylori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也是怕酸的(它们躲在很深的地方)。止酸药不利于杀灭H. Pylori。VC也有杀菌作用。所以我们发现不少病人在服用我们的VC粉及全细胞营养素(含VC)后, 浅表性胃炎恢复了。

 

Morschel, 20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renal disease. PMID [30010692]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it C intake existed between H Pylori positive patients and negative ones.  H pylori + patients‘ daily intake of VC was 35.9 mg compared to 130.9 mg in H Pylori – patients. PPI use may cause a reduction in the plasma Vit C levels (Henry, 2005 [1616790]). Cited in Aditi 2013 [22543844]. 

 

Thong, 2019.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Fracture Risk: A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 and Mechanisms Involved. PMID [31060319]

 

Ortiz-Guerrero, 2018.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Dementia: Physiopathological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 PMID [29755512]

 

 

 

 

生酮,抗氧化治疗又一例湿疹案例

一成都患者张女士被皮肤湿疹困扰半年多,她一亲属推荐我们。开始时张女士并不想信。但在其亲属劝导下,勉强答应试用我们的方法(口服+皮肤霜)。开始时还有波折。今天该亲属寄来照片,报告经2月治疗后,困扰她半年多的湿疹基本痊愈。这是又一例案例,佐证我们抗衰老/功能医学对此类皮疹的发病原因及其治疗。此类病人,我们治疗已经几十例。只要积极配合(主要是饮食配合),几乎没有不成功的案例。

小结: 很多皮肤问题,尤其是有自身免疫性质的皮肤病,都是全身疾病的皮肤表现。治疗时,我们不能只治皮肤,而忽略全身。如张女士,她的症状在皮肤(皮疹),但病因却在肠胃道。 我们对这类疾病的认识: 饮食中的毒素(如草甘磷) -> 胃肠屏障破坏(渗透性增加,肠微漏,菌群失调) -> 本不应进入体内的外源性大分子物质进入体内(包括毒素本身)-> 机体免疫反应 -> 各种局部症状(包括湿疹,牛皮癣,桥本氏甲状腺炎)等。这个机理在急性皮疹上关系明显。其实许多慢病也与此有关,只是影响因素更多,关系没这么明显而已。治疗时,我们采用严格低碳/生酮饮食,加上强大的,全细胞的抗氧剂(口服+局部皮肤霜)。治疗几十例,只要病人密切配合,几乎全部明显改善或治愈。

治疗前1

治疗前2
 
 
 

治疗前3
 
 

治疗后1
 
 

治疗后2
 
 

治疗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