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面的讨论-癌症代谢疗法

而用癌症代谢疗法治疗几十例肺癌, 胰腺癌, 一年有效率超出常规治疗~4倍! 却无/少有人知晓。为什么?

Slocum等医生报道(美国癌症代谢治疗年会, 2017年2月Tampa, FL): 他们总结了44例第4期肺癌(Stage IV, NSCLC)用代谢疗法结合传统放/化疗效果. 他们的1年生存率达86.1%(而文献报道同期NCSLC1年生存率为18% (PMCID: PMC3096514).

Slocum医生组曾报道33例3/4期胰腺癌用代谢+常规放/化疗1年生存期达到82.6%(J of Pancreas (Online) 2016 Jan 08; 17(1):36-41.), 而统计显示胰癌1年生存平均20%(含1-4期).

成长 医学博士

所谓的“广谱”抗癌药

(应群友要求而发) 近日, 微信疯传“广谱”抗癌药, Vitrakvi, “治愈率”高达75%! 首先, Vitrakvi临床试验目前报道为一年左右的结果。医学上用的是“缓解”而不是“治愈”来描述治疗结果。此文作者,犹如不少中文媒体,或是不懂医学,或是有意夸大其词,忽悠大众。十分不负责任。

在美国,每年大约2000到3000人罹患与NTRK有关的癌症。这种突变在大多数实体肿瘤类型中发生的几率不到1%,较多见于成人涎腺癌和婴儿纤维肉瘤等恶性肿瘤。

据cancerhealth.com报道, 在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研究人员报告了NAVIGATE和SCOUT试验以及I期研究的综合结果。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份完整报告,55名成人和17名癌症患儿中,总体反应率 – 即完全或部分肿瘤缩小 – 为75%。一年后,71%的答复正在进行中,55%的研究参与者仍然活着,没有疾病进展。在最近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上,研究人员提出了随访数据,显示总体反应率为80%,其中18%完整反应。在初始报告中有部分回复的几个人成为了竞争对手。最新数据显示,88%的治疗在治疗6个月后持续进行,75%在12个月后持续进行。由于大多数研究参与者仍然存活并且表现良好,因此尚未确定响应的中位持续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Vitrakvi通常是安全的并且耐受性良好。很少有研究参与者因不良事件而停止服用药物或减少剂量。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劳,恶心,呕吐,头晕,便秘,腹泻和肝酶升高。更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神经毒性和肝脏问题。如果在怀孕期间使用Vitrakvi可能会导致出生缺陷。

尽管我们期望着Vitrakvi能有给我们抗癌战争带来新的工具, 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至少下面二个问题:

1. Vitrakvi的治疗适合人群很小。而不是什么“广谱”抗癌药。
2. Vitrakvi针对的是TRK基因突变, 而不是导致TRK基因突变的原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只是“治表”不治本“,我不认为会给抗癌战争带来真正的改变。

成长 医学博士

再谈“少食+低碳有益于健康“

近日, 微信又传“炸锅!… 高碳饮食或延长人类寿命!..” 云云, 数名群友要求评论。我查看了原文, 是一组比较少食(Caloric Restriction, CR)与不同量碳水化合物(Carbs) ,而饮食脂肪不变,在小鼠中相关生物学指标变化的研究。此项研究似乎显示低蛋白/高Carbs与少食(CR)有相似功效。此类研究在学术界内讨论很好,但被媒体一夸大,竟变成了“炸锅!… 高碳饮食或延长人类寿命”。

阅读此研究,要注意至少下面几个问题:
1. 这是一项关于小鼠的研究,结论不能直接套用于人类。很多小鼠的研究结果在人身上不适用,尤其是抗癌药物方面的。
2. 此项研究大部分结果是对生物学指标检测,而并非直接动物观测。如:一些与长寿相关的基因获得表达,并不代表一定长寿。
3. 文献库也有很多研究显示低Carbs生酮饮食有利于老年痴呆症(AD),此项研究未涉及AD, 此文引伸开来,认为高Carbs有利于AD。十分不严谨。
4. 我们已知蛋白质过多于人体不利。从另一角度,我们完全可以将本研究结论认为高Carbs饮食较好是因为其低蛋白质的关系。
5. 此研究并未直接比较高Carbs与高脂肪(生酮饮食)的关系。一个设计良好的研究应该含有一项高脂肪内容。是不是研究者有意忽略了? 因为已有很多关于高脂低碳饮食有利于健康及老年痴呆的研究。我并不在此指责研究者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但此研究设计很聪明,它可以诱导人们认为高碳饮食利于健康。这也是利益集团常用的一个“障眼法”。

目前为止明确的,几乎被公认的长寿饮食是少食(Caloric Restriction)。其他饮食法均在研究中,争议很大,其中关系到很多利益。于中老年人而言,我较关注的一大问题是胰岛素抵抗(IR),糖尿病等。这些与高碳水化合物的关系没有争议。而且IR,糖尿病是全身其他疾病的基础,这也争议不大。当今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热量摄入太多。因此减少食物热量及少食碳水化合物有益于健康。

另外,碳水化合物的农药污染,尤其是草甘磷(Glyphosaye),也是我建议低碳生酮饮食的一个主要原因。草甘磷对农作物的污染太严重,太普遍,尤其是高碳水化合物农作物,如小麦。

更多内容,请参考我公众号文章。

成长 医学博士

低血糖与间歇性断食

  • 问:成博士,低血糖患者兼有免疫功能低下,是否也可以间歇性断食?
  • 答:   如果是糖尿病人,需在训练有素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我们提供咨询服务。

成长医学博士,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博士是美国成氏综合健康中心主任,美国抗衰老暨再生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卡塔尔王国女皇医院抗衰老/功能医学顾问。旅美30余年的成博士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任上海中山医院,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及美国陆军医院(MACH)主任医师。有40余年从医经验的成博士经常应邀作讲座(美国, 德国, 荷兰, 卡他尔, 上海, 北京, 深圳及国内其他地区)。成博士近年来也通过书籍(《癌症是一代謝病》《隐形杀手—-补钙剂》《万应灵丹,关于VC的百科全书》)等, 将国际上最新研究介绍到中国。

成博士结合40年西医及10余年抗衰老/功能医学经验,尤其擅长以下领域:

1. 慢病管理,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痛风, 动脉硬化(冠心病), 骨质疏松;
2. 牛皮癣, 湿疹, 斑秃,白癫风等各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桥本氏甲状腺炎, 炎症性肠病(Crohn‘s病, 溃疡性结肠炎),红斑狼疮, 类风湿等自身免疫病;
3. 癌症代谢疗法;
4. 中老年人保健,抗衰老/功能医学体检;
5. 减肥;
6. 疑难病症咨询。

从古训 “过午不食” 及 “一餐不吃便会饿得低血糖” 谈起

今天上午与我原上海第一医学院校友聊起早餐及一餐不吃便会饥饿难挡, 出现低血糖症状一事。(有问题,加我,微信号:RichardCheng322789

想象一群年轻健康的高中男生正在午餐时间打篮球。你停下来喊:有人饿吗, 要吃汉堡吗?每个人都会大喊 “我,我”。他们都可以吃2个巨无霸。但如果你不喂他们,他们很有可能继续打下去,并且不会感到如此饥饿,以至于它们感到虚弱和低血糖。同样,你见过野外的动物一日有3餐吗?野外的动物不吃早餐会饿得晕乎乎吗?

但如果2型糖尿病(T2DB)患者不吃饭,会发生什么?很有可能他或她会有低血糖, 会感到虚弱, 无力。(2型)糖尿病人大都体内脂肪不少,但一饿就低血糖,非要补充糖分。体内大量热量不用,非要用外源的,岂不是捧着金饭碗讨饭?

如果你一餐不吃便会引起低血糖症状,这意味着你的身体无法释放能量。为什么?因为正常人是储存能量(吃完之后)及释放能量(当我们饿的时候)交替进行的。这是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一种双向调节节制。

但是现在不少人吃得太多而且常吃零食,我们的身体没有必要释放能量(糖或脂肪)。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数年或更久),我们身体这种释放能量的机制(激素,受体等)变得下调或丢失了功能。

那我们怎么办呢?不饿的时候不要吃东西。让自己感到饥饿。当你饿了,你的身体正试图释放你需要的能量体。不要一饿就吃。当然也不要饿到晕过去。要循序渐进。这是在锻练你的身体重新学会如何使用自己体内贮存的能量。

我建议间歇性禁食,每天禁食16-18小时(限制喂食时间到每天6-8小时的窗口)。 我建议每周至少5天实行一天2餐,于6-8小时之内吃完。其他时间, 只喝水, 茶等不含热量之物。于我而言, “中午第一餐(午前不吃),下午6点晚餐。下午6点以后进食”,比较容易执行。早餐不是必须的(不吃早餐会得溃疡一说无科学依据)。古人说过午不食,但古人日入而息。今人不到午夜不息,所以现在下午6点晚餐与古时”午餐“相仿。但在睡觉前至少3小时不要吃。 我已经这样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那15-18小时不进食期间,我不觉得很饿。即使饿,也不会饿得无力。

1. 科学的饮食习惯: 热卡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 CR), 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

很多研究显示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 CR), 即少吃, 对于长寿, 保健, 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的作用是肯定的。CR除了可以减重, 也能降低血压, 血糖, 对很多疾病有改善作用。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是达到CR的一个良好的手段。IF是指一类在一定时间段内(通常指13小时以上)禁食(限制热量摄入)的饮食方法。注意禁食期间可以饮水(但不能饮用任何带有热卡的饮料)。IF通常包括下列几个方式:

1. 每天的进食时间限制在6-11小时内,剩余的13-18小时内不进食。越近6小时,越好。
2. 每周一天(24 – 36)小时,如周五晚饭结束后禁食,直至周六晚饭时间或周日早餐时间)。
3. 连续2-3天禁食。
4. 隔天限食:即第一天每天500热卡,第二天正常饮食(但不要过食),如此重复。
5. 5:2禁食:每周二天只吃500卡/天,其余5天正常饮食。

我个人认为比较容易接受的是结合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两种方式。即:每周至少4-5天内,每天只在6小时内进食,其余时间可以喝茶,水,咖啡,但不能含有任何热卡。这6小时进食任何时候都行,只需在睡觉前3小时结束便可。如:每天可以在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之间进食。我一般选择在中午12点到下午6点之间进食,因为我上午一般不饿,可以坚持到中午。而下午6点进食后晚上也不会太难。我也尽量在周末有一天禁食至少24小时,常常在周五晚餐后禁食,至周六晚餐开禁。这似乎也不太难。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及上述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的饮食方式。

2. 科学的运动方式:

众多研究显示,高強度间歇性锻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对减脂,提高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病,老年痴呆等的预防和治疗)等比其他运动锻练方法更加有效或至少有同等功效。不运动及过度运动都不利于健康。

HIIT容易被接受,不受场地及器材的限制,适合任何年龄组。HIIT:  热身15分钟。极速跑或蹬自行车30秒,然后慢走或慢骑车3分钟。重复5-6次。最后10分钟慢走,结束。此类锻练有助于线粒体新生及功能恢复。文献(PMID: 24743929,28513103,29452134,28366674,28471050,27681241,28879026, webMD.com)。

3. 相关饮食研究:

CR可以延长实验动物(实验老鼠, 果蝇, 鱼, 猴子)的寿命[15885765, 300050669]。这些CR实验鼠及猴子不仅寿命延长, 而且疾病明显减少, 提示衰老并不一定伴有疾病, CR可能改善疾病[24883306, 21402069, 12586746, 24691430]。历史上, 二战期间欧洲食物严重缺乏,  心脏病, 高血压, 糖尿病[doi:10.4172/2161-0509.S1-006], 甚至癌症[8877047]等疾病的发生率减少。CR可以改善甚至逆转实验鼠及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22318758, 23610060, 26445593]。CR也能延迟自身免疫病之发病[15203320]。热量摄入过度似乎对大脑功能有严重影响。3个月的30%的热量限制能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力[30050669]。CR也能减少猴子的脑萎缩[http://dx.doi.org/10.18869/acadpub.nfsr.3.1.1],促进神经再生及可塑性[11220789]。禁食激活脂肪酸氧化, 从而促进肠道干细胞功能[29727683]。

CR延长寿命, 抑制疾病的原理:氧化压力(OS)的降低。衰老伴随着氧化压力的增加,CR能降低OS的积累。IGF-1在细胞分化繁殖中起作用, 并且阻止正常及癌细胞的凋亡(apoptosis)。CR在动物中能抑制IGF-1[26443692]。CR抑制mTOR机制, 而mTOR的抑制可以延长寿命, 并且抑制疾病包括癌症的发生[17914901, 20139716, 21462085, 19797661]。另一重要机制可能与自噬(autophagy)有关。细胞内新陈代谢会损伤细胞器及大分子。这些损伤通过抗氧化剂修复,或者通过自噬而清除。因此自噬是一个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CR可以促进自噬[17665967, 17912023]。CR也诱导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酶, 促进线粒体再生[30050669]。

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有激活mTOR作用,一项涉及6381人的大型研究显示, 高蛋白饮食者(蛋白质热卡>20%)比蛋白质热卡<10%的人死于癌症的机会高出4倍,全因死亡率也高出75%[24606898]。

一项对一组有糖尿病前期的病人, 分二组。一组(IF)将进食时间限制在6小时内, 晚餐不晚于3pm,足够热卡量(以致体重没有下降)。另一组进食时间在12小时内,同样热卡量。5个星期后,二组交换。实验结果显示IF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血压, 氧化压力, 而这些变化与体重变化无关[29754052]。

成长医学博士,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博士是美国成氏综合健康中心主任,美国抗衰老暨再生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卡塔尔王国女皇医院抗衰老/功能医学顾问。旅美30余年的成博士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任上海中山医院,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及美国陆军医院(MACH)主任医师。有40余年从医经验的成博士经常应邀作讲座(美国, 德国, 荷兰, 卡他尔, 上海, 北京, 深圳及国内其他地区)。成博士近年来也通过书籍(《癌症是一代謝病》《隐形杀手—-补钙剂》《万应灵丹,关于VC的百科全书》)等, 将国际上最新研究介绍到中国。成长医学博士,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博士是美国成氏综合健康中心主任,美国抗衰老暨再生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卡塔尔王国女皇医院抗衰老/功能医学顾问。旅美30余年的成博士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任上海中山医院,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及美国陆军医院(MACH)主任医师。有40余年从医经验的成博士经常应邀作讲座(美国, 德国, 荷兰, 卡他尔, 上海, 北京, 深圳及国内其他地区)。成博士近年来也通过书籍(《癌症是一代謝病》《隐形杀手—-补钙剂》《万应灵丹,关于VC的百科全书》)等, 将国际上最新研究介绍到中国。

成博士结合40年西医及10余年抗衰老/功能医学经验,尤其擅长以下领域 (微信号: RichardCheng322789):


1. 慢病管理,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痛风, 动脉硬化(冠心病), 骨质疏松;
2. 牛皮癣, 湿疹, 斑秃,白癫风等各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桥本氏甲状腺炎, 炎症性肠病(Crohn‘s病, 溃疡性结肠炎),红斑狼疮, 类风湿等自身免疫病;
3. 癌症代谢疗法;
4. 中老年人保健,抗衰老/功能医学体检;
5. 减肥;
6. 疑难病症咨询。

”甘露糖”抑制癌细胞生长

”甘露糖”抑制癌细胞生长,是另一支持癌症代謝论证据。但单纯用甘露糖(或其他糖代谢抑制剂)治癌效果是有限的,治癌首次必须从饮食上严格限制糖(米,面,玉米,土豆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加上糖/glutamine代谢抑制剂,来控制癌细胞生长(”祛邪”)。另外,癌症病人常有胃肠功能损害(肠微漏,菌菌失调),体内化学及重金属毒素累积(尤其是铁,钙,铜超标),荷尔蒙系统紊乱等引起的氧化压力升高,线粒体功能损伤等,导致癌症病人的癌体质。因此治疗上,还需加上这些“扶正”手段。

参见原文:

 

2018年感恩节感思

名利乃身外之物,此言不虚。名利并非不重要,但若以健康做代价,则为短视行为。降低物质上的要求,追求精神,身体上的幸福,健康,才能真正更好地实现人生。我近几年来发现,只要有音乐(我酷爱古典音乐,交响乐,京剧),运动(尤其是羽毛球),一些知己,合得来的朋友,阅读/思考一下真正的保健养生之道(而不是为营利,挣钱的生财之道),人生足矣。感谢上苍的恩赐—-2018年感恩节感思,Richard Z Cheng

转:美国华盛顿邮报最近评选出十大人间奢侈品

转:美国华盛顿邮报最近评选出十大人间奢侈品,竟然无一与錢和任何物质有关。 1.生命的觉悟。 2.一颗自由,喜悦与充满爱的心。 3.走遍天下的气魄。 4.回归自然,有与大自然连接的能力。 5.安稳而平和的睡眠。 6.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 7.彼此深爱的灵魂伴侣。 8.任何时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 9.身体健康,内心富有。 10.能感染并点燃他人的希望。

愿小跑腿都拥有这些奢侈品!祝大家感恩节快乐。

癌症代谢治疗简介(书及视频PPT讲解)

 

为什么癌症治不好?

    癌症是一让人闻之色变的恶病。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尽管国际社会对癌症的研究,治疗投入不扉,但绝大部分中晚期(3, 4期)实体癌症(肺, 肝, 胃, 胰, 肠等)的治疗效果(5年生存率)几无任何显著改善。一项对美国及澳洲的化疗对几十种癌症治疗效果的大数据调查发现:化疗对大多数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延长(仅仅为平均2-3个月),而且生命质量明显下降;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远超过2-3个月低质量的寿命延长。最近(2017)英国国家医保(NHS)机构对其从2010-2016期间花费的12.7英镑(约113亿人民币)抗癌药物治疗效果的统计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二的化疗药物无任何疗效。其于的三分之一也只是给癌病人带来了约3个月的痛苦的寿命延长,与北美,澳洲的大数据调查结果一样。同年(2017),《自然》杂志文章统计分析了全球2011-2015年间277个有临床试验支持的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该文结论:1. 85%的药物没有任何效果;2. 抗癌药物越昂贵,临床效果越小;3. 在中低等收入国家(含中国),以高科技为主的治癌方法带给病人的害处大于益处[3]。中国的状况尤其严重: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办公室统计,中国前十大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30.9%)还不到美国的(68%)一半。科学界及国际社会对癌症投入不菲,但临床结果令人失望。

为什么癌症治不好?究其原因,可能有三。

  1. 充分的证据显示公认的癌症基因突变理论可能有错[。如果基本理论错了,那么建立在错误理论上的治疗方案必定难以奏效。
  2. 标准治疗(化/放疗)只注重“祛邪”而不“扶正”,有严重战略失误。抗癌是一项长期的争斗,就好比战争,只顾杀敌,不顾自身强军,这战争能赢吗?
  3. 癌细胞都是从癌干细胞分裂而来,而癌干细胞对化/放疗是不敏感的。因此,即使化疗取得临床缓解,也因潜伏的癌干细胞的存在,复发的机率很大,而且复发的癌常常是抗药的。

癌症综合疗法(以癌症代谢论为基础的)

癌症代谢论已有近百年历史,但近半个世纪人们基本上只专注于癌症基因突变的研究及治疗。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癌症基因突变的研究及治疗遭到巨大失败,另一方面由于对癌症代謝論的深入研究(尤其是Seyfried教授《癌症是一代謝病》一書發表後),臨床應用癌症代謝治療有了明顯進展。该理论主要根据是癌细胞几乎无法(至少很难)使用葡萄糖供能, 而身体的健康细胞却可以100%地使用脂肪供能。因此,治疗上以严格的生酮饮食为主,同时加上葡萄糖/Gln酵解抑制剂,以阻制癌细胞生长(祛邪)。这种方法付反应小(对身体健康组织无大不良影响)。而我们“癌症综合疗法”方案,再加上抗衰老/功能医学,从全身角度调理以”扶正“,尤其重视胃肠功能,体内毒素排毒(以降低体内氧化压力,恢复线粒体功能),以及荷尔蒙平衡。綜合目前國際上及我們自己的經驗,

對於符合下面三个条件的病人,癌症是很有可能被控制住的:

  1. PET/CT阳性;
  2. 病人积极配合(进行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的改变);
  3. 病人的癌症还没到晚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时候。

国际上治疗成功案例:

我们(成长博士综合健康中心,Cheng Integrative Health Center)的一些案例:

  • Joey一香港45岁女士,晚期乳癌全身转移(肺,脾,脊柱骨),状态很差,需坐轮椅。经2年多綜合治疗后, 肿瘤缩小/消失,目前病人病情得到控制,状态不错,开始半日工作。

  • 这位86岁老先生约3年前诊断为前列腺癌,常规治疗后缓解。一年前(2017底)复发,在上海检查发现全身转移,状态很差。PSA>100(癌指标)。家属准备后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家属使用我们的“综合疗法”,数月后,症状消失病人感觉良好,PSA恢复正常。病人目前(接受我们治疗8个月后)独自生活,还能下地种菜。

  • Aasmund,我一挪威病人,5年前发现10cm大的纵膈淋巴瘤,经过2个毒副反应巨大且无明显效果的化疗后,病人放弃化疗而转用生酮饮食+DCA。Aasmund至今毫无症状地生活着,并且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纵膈肿瘤缩小至3cm左右.(2017年9月初复查PET, 纵隔已无癌细胞活性)。
  • 国际上报道至少数百成功案例。如:Slocum等医生报道(美国癌症代谢治疗年会, 2017年2月Tampa, FL): 他们总结了44例第4期肺癌(Stage IV, NSCLC)用代谢疗法结合传统放/化疗效果. 他们的1年生存率达86.1%,而文献报道同期NCSLC1年生存率仅为18%,超过常规治疗效果4倍多。Slocum医生组曾报道33例3/4期胰腺癌用代谢+常规放/化疗1年生存期达到82.6, 超过常规治疗效果4倍多。

适合对象:适合任何癌症患者,尤其是已经转移的中晚期癌患者。

与目前的化疗关系:根据目前国际上(美国,英国,澳洲等)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化疗效果十分令人沮丧。但如果病人一定要化疗,只要副反应不是太大,我们也不坚决反对。可以化疗 + 癌症综合疗法。

我们的书:  由中国肿瘤营养学领军人物, 中华医学会营养分会主委, 首都医科大学营养系主任, 外科教授石汉平, 及上海医学会会长,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书写前言, 我们翻译的, 癌症代谢论国际领军人物Thomas Seyfried教授所著《癌症是一代谢病》。该书的出版在国际上深受欢迎。中文版也已引起专家, 医生及病人的重视。

 

国内大伽为本书写的前言:

徐建光(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认识是技术提升的关键。目前,基因突变论是癌症发生的主流认识理论,基于此理论临床大量应用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来缓解病情。这种方式虽然短期内有利于病灶的控制,但对延长患者总生存期的帮助非常有限,同时还带来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这一“重病灶局部、轻全身整体”的认识论严重制约了癌症研究的发展。……“癌症代谢论”从癌症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了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把人们的视线从细胞核的DNA转移到对慢性疾病(包括癌症)有重要影响的细胞内器官“线粒体”上来,这种功能医学的认识既符合现代科学理论,也与中医思想殊途同归。所以我认为,本书所论证的理念很有积极意义,基于癌症代谢理论而指出的综合疗法将是一条值得研究、探讨、推广的治癌新思路。……
石汉平(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暨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和临床营养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许多资料已向大家显示,肿瘤的发病原因其实只有不到10%来自遗传,却有90%以上来自各种外部因素或环境,而这些外因中约2/3与“进食”相关。记得30多年前我们还年轻的时候,似乎周围没有多少肿瘤患者,现在却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因肿瘤而痛苦,病房里收住了大量肿瘤患者。难道这30年里人们的基因改变了吗?回答是“基本没有”。只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者说这些因素使人体内环境的代谢活动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于是人类的疾病谱也随之而变了,肿瘤的肆虐就是结果之一。不过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仍在花费巨额的人力财力,对肿瘤患者实施着痛苦不堪的放化疗。其实代谢领域才应该成为抗击肿瘤的主战场,即使是现在所谓有效的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方法也往往是因为针对了相关的代谢环节才得以发挥作用的。Seyfried教授的这本书引经据典,高屋建瓴,所论及的意见足以在很长时间内作为肿瘤研究的导向性精品。……

我们尚有不多几本签名的书出售。中国:189元+20元邮费。中国:189.3042.7697 找Cathy。或加微信:

该书的出版在国际上深受欢迎。中文版也已引起专家, 医生及病人的重视。

直播回放: 我的”癌症是一代谢病“直播回放, 主要讲解此书内容。欢迎收看。

成长医学博士,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博士是美国成氏综合健康中心主任,美国抗衰老暨再生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卡塔尔王国女皇医院抗衰老/功能医学顾问。旅美30余年的成博士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任上海中山医院,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及美国陆军医院(MACH)主任医师。有40余年从医经验的成博士经常应邀作讲座(美国, 德国, 荷兰, 卡他尔, 上海, 北京, 深圳及国内其他地区)。成博士近年来也通过书籍(《癌症是一代謝病》《隐形杀手—-补钙剂》《万应灵丹,关于VC的百科全书》)等, 将国际上最新研究介绍到中国。

成博士结合40年西医及10余年抗衰老/功能医学经验,尤其擅长以下领域:

1. 慢病管理,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痛风, 动脉硬化(冠心病), 骨质疏松;
2. 牛皮癣, 湿疹, 斑秃,白癫风等各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桥本氏甲状腺炎, 炎症性肠病(Crohn‘s病, 溃疡性结肠炎),红斑狼疮, 类风湿等自身免疫病;
3. 癌症代谢疗法;
4. 中老年人保健,抗衰老/功能医学体检;
5. 减肥